联系我们
再保险创新研究中心

再保险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成果

1. 研究报告

  • 《中国财险行业承保能力研究报告》

摘要:在全球气候风险加剧和偿二代二期工程深化实施的背景下,正确测算我国财险业风险承担能力(承保能力)对稳步扩大保险保障范围、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ummins et al.(2002)反应函数模型,评估了我国财险行业的承保能力。研究发现,总体上当前行业的承保能力较强,可以全额吸收预期损失;但当实际损失超出预期较大,如当损失超过1.238万亿时,将有保险公司面临破产。此外,再保险能有效提升行业承保能力,但是目前我国财险行业的再保险利用仍不够充分,对承保能力提升效果有限;而且在巨灾冲击下,再保险行业自身的赔付效率因资本集中的特性反而不高。本文的研究对评估我国财险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对监管部门完善风险导向型资本监管框架、保险公司优化承保和再保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全球再保险中心建设经验研究报告》

摘要:在全球金融格局不断演变与国内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交织的当下,再保险作为保险市场的关键稳定器与风险分散枢纽,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国际再保险中心有传统的伦敦再保险中心,距今已经有超过300年历史;也有新兴的再保险中心,如百慕大再保险中心、新加坡再保险中心。伦敦再保险中心,依托其深厚历史积淀与完备金融法制,是再保险领域的“教科书”。百慕大再保险中心,以产品创新与税收优惠政策,迅速聚集资本,成为国际一流的再保险中心。新加坡再保险中心,扼守亚洲航运要道,无缝衔接东西方市场,高效整合区域资源。上海建设再保险中心有雄厚金融底蕴、优越区位条件及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研究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路径和经验,将有助于上海对接国际通行的再保险贸易规则,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为我国再保险市场深度参与引领全球风险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评价研究》

摘要:国际再保险中心是指再保险机构(涵盖总部、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保险市场参与者集中分布的城市或地区。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增强该城市或地区在全球再保险业务范畴内的定价能力与话语权,有助于稳固并扩大其再保险市场的总体规模。当前,若干活跃的再保险市场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有利的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逐步向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方向发展演变。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几大成熟的再保险中心,比如伦敦再保险中心、纽约再保险中心、百慕大再保险中心和新加坡再保险中心。上海展现出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坚定决心。在全球众多成熟及新兴的再保险中心相互竞争的格局下,深入探究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现有水平、当前所处地位,精准剖析其竞争优势与劣势,对推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进程具有极为关键的研究价值与战略意义。

  • 《中美财险行业对比研究》

摘要:美国是全球第一大保险市场,其财险行业的发展模式与运营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美国财险行业研究以及中美财险行业对比分析发现,美国财险市场规模约为中国财险市场4倍左右,行业竞争充分,险种结构稳定,行业已经趋于成熟稳定。相比之下,中国财险行业正在经历规模增速下调、险种结构调整等行业变革。除此之外,美国保险行业发达的自保市场、再保市场也为中国进一步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破局思路。

  • 《临港新片区人才年金研究报告》

摘要:技术平台本文以临港新片区人才年金制度为例,探讨以人才年金推动年金制度提质扩面的路径。我国已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体系第二支柱,虽框架健全、市场成熟且覆盖扩大,但存在覆盖率低、增速放缓、结构失衡等问题。临港新片区的人才年金试点具有创新性:参与门槛聚焦重点产业与分层分类人才;设五年归属制;有专项激励金;采用集中统筹管理。其推广经验包括片区先行、靶向聚焦人才、三方协同激励、政策协同、长远规划等可为企业年金扩面、健全养老体系提供宝贵借鉴。

2. 保险专业数据库

基于保险行业内数据孤岛现象,分行业层面、公司层面、产品层面收集整理构化数据库,包含宏观经济数据、公司财务数据、疾控健康数据、巨灾损失等数据信息,可供科研及保险公司定价使用


跳转
沪ICP 备05052068号-1 沪举报中心 公安备案号310091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