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解放日报》刊发陈选娟文章:立足临港深化专业人才培养

2025-09-10

图片

当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正站在产业升级与战略转型的交汇点。作为上海财经大学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的重要布局,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临港、服务国家、放眼全球”的办学定位,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所需与国家金融战略所向。


本文由滴水湖高金执行院长陈选娟教授撰写,发表于《解放日报》。文章系统阐述了滴水湖高金如何围绕ESG金融、跨境金融、人工智能金融与国际金融工程四大方向,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兼具专业深度与时代温度的课程体系。在构建金融强国的时代使命下,滴水湖高金将继续探索新兴金融教育的中国方案,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培养一批具备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金融新锐。

图片

陈选娟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执行院长

图片

图片

文章首发于:2025年9月8日解放日报04版专版


SUFE-DAFI


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作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必须更加紧密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制度优势和产业集聚,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确立产业导向、学科前沿、国际视野”的学科建设思路,借力“行业出题、学院解题、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切实服务金融强国战略与区域发展大局。


学院在建设初始,就将服务国家战略和临港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形成了四大专业硕士方向:ESG金融方向面向“双碳”目标,培养既懂金融又具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跨境金融方向依托临港跨境和离岸金融优势,培养熟悉国际规则、掌握跨境资金流动与风险控制的高端人才;人工智能金融方向顺应金融数字化转型,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科技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国际金融工程方向通过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引入全球一流课程,培养具备量化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金融新锐。

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院通过制度化机制回答产教融合思路下“如何培养”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优化。着力打造从“知识传授”到“能力构建”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理论、产业前沿与人工智能技能有机融合为模块化课程结构。通过移动课堂、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使课程既立足金融前沿,又紧贴产业实践。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创建全职实践教授体系,聘请具备博士学位的金融监管人员和业界高管担任实践教授,为学生带来独到的课程体验;引导学生在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真实场景中锻炼专业能力,做到“做中学、学中悟”。

三是人才输送与社会服务。深入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定期举办人才见面会,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案例,将学生学习成果反哺企业实践,形成“科研—教学—应用”的闭环。

我们坚信,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可以培养一大批兼具学术底蕴与实务能力、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金融新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最新动态
    最热文章
    沪ICP 备05052068号-1 沪举报中心 公安备案号310091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