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与上海财经大学(SUFE)“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联合会议”在上财滴水湖高金举行。
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SUFE- DAFI)、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SIIFE)联合举办,重点聚焦ESG和数字金融视角下的公司金融和资本市场,来自伦敦和上海的学者们以欧洲、美国和亚洲的银行系统、公募基金、外汇市场等领域研究课题做了分享。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Kathy Yuan教授、上财滴水湖高金陕晨煜副教授、LSE金融学教授Dong Lou、LSE金融学助理教授Cameron Peng 、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杨诶、LSE金融学副教授Christian Julliard和上财滴水湖高金李江远副教授先后进行分享。
本次联合会议由上财滴水湖高金执行院长陈选娟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Kathy Yuan联合主持。
就新兴金融领域最前沿的实践,来自LSE和上财的专家学者们展示了研究动机、模型、阶段性成果和应用场景,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期间,观众就中国的金融创新实践、研究模型和数据稳健性等进行发问。
Presenter: Kathy Yuan (LSE)
Paper title: Money as Safe Assets: Design of CBDCs
Kathy Yuan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她曾在摩根大通(现摩根大通)的新兴市场交易台短暂工作。她的学术研究侧重于发展宏观金融和资产定价理论,在过去几年中,她研究了危机如何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蔓延,以及引入基准证券(如国债或股票指数)如何改善整个市场的流动性。
CBDC(央行数字货币)是当下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前沿课题。Kathy认为,发行token化的CBDC是大势所趋,正如目前许多支付已经转移到了线上。未来的金融将是全面数字化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好的政策框架,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CBDC的特征、相比于传统金融的优点以及潜在的风险点,也需要借助最新的技术手段。
她进一步认为,相比于私人企业推行的数字支付,CBDC因为有央行背书更加安全可靠。CBDC将会深刻影响银行业,也会影响实体经济,并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资金获取渠道,因为CBDC具有快速、简单、可追溯、可重新编程等特征,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社会准则的信用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生产率水平灵活融资。
Presenter: Chenyu Shan (SUFE-DAFI)
Paper title: Do Banks Become Green when They Make Green Commitment?
陕晨煜副教授在香港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她是富布赖特学者。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企业融资和银行业。
银行在向可持续经济转型中扮演关键的中介角色,但银行也是“洗绿”的重灾区。随着监管和绿色倡议增多,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把ESG和可持续行动加入到他们的发展战略中。但目前的研究并不清楚银行的这些绿色承诺是否在他们的信贷政策中兑现。
事实上,2016 年至 2021 年间,全球最大的 60 家银行向化石燃料行业投入了超过 4.7 万亿美元。
陕晨煜教授的研究旨在弄清楚银行的贷款决策是否符合其绿色承诺,通过选取在2017-2021 年期间签署《负责任银行业原则》(PRB) 70 家来自25个国家的银行和268 家非签署银行的数据,并检查了这些银行对应的 1,542 个美国借款人,以及银团信贷市场贷款中涉及 7,532 笔贷款。
研究发现,在签署PRB 后,银行倾向于在可见的条款(如 SLLs)上表现出绿色行为,也不会对污染借款人施加更严格的监督或抵押要求。对污染借款人施加更严格的监控或抵押要求的情况包括:污染借款人的环境绩效没有改善;银行的实际可持续发展实践与绿色承诺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研究建议,气候倡议应对金融机构的ESG 纳入情况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Presenter: Dong Lou
Paper title: Inferring Mutual Fund Intra-Quarter Trading An Application to ESG Window Dressing
Dong Lou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英格兰银行学术顾问和访问学者。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产定价、投资管理、行为金融学和中国金融市场。Dong Lou于2009年获得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
资管经理有强烈的动机去迎合客户日益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意识,如果社会价值和经济回报完全一致,那将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权衡(trade off)。
但从经典经济学理论来看,基金经理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因为ESG多少会削弱财务目标,没有基金公司会在影响回报最大化的情况下宣称追求社会价值。因此,资产管理者往往会采取一些讨巧的方法来装点自己的ESG承诺,这一行为也被称为ESG“window dressing”。具体看,他们会在投资组合披露之前 “最大化 ”投资组合的 ESG 评级,并在这些窗口之外追求财务业绩,这似乎是合理的,也是自然的。
传统的ESG监管依赖公开披露的ESG评级持股取一个加权平均值,但问题是公开披露的投资组合并不频繁--大多数是每季度披露一次。
具体看,过往的监管会选择一个ESG指数,计算投资组合因子在较短时间窗口里的变化,这些ESG指数 99% 与市场浮动呈正相关。这种方式显然存在漏洞:基金公司在季末投资组合中操控ESG 评级的现象司空见惯,常见操作包括在季末买入 ESG 股票、卖出非ESG 股票,篡改下一季度交易等。
Dong Lou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可精确推断季度内交易的时点和数量。新方法关注报告收益和假设收益之间的差异,因而能够清晰识别季度内交易的真实情况。
研究发现了季度内投资组合ESG评级操控的强证据,并进一步发现,这种交易模式在评级中是非线性的,影响集中在 ESG 评级4 星和 5 星的分界线附近或基金公司有强烈动机提升ESG 评级的其他时点,这一行为对 ESG 和非 ESG 股票回报的影响就是:ESG 股票在季度结束前表现优于非 ESG 股票,在下一季度初表现不佳。
Cameron Peng (LSE)
Paper title: Institutional Beliefs and Asset Prices
Cameron Peng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他还是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CEPR) 的研究员。他拥有北京大学金融学学士学位和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重点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家庭金融和实证资产定价。
投资者情绪是一个行为经济学的热点研究话题,在金融市场的信念形成(belief formation)中,经济学家往往采用理性预期的研究框架,而且研究主要是针对散户。
那么机构投资人的信念和散户有什么区别?如果有,是如何形成的?机构信念能否预测未来收益?Cameron Peng团队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
基于美国银行的Global Fund Manager Survey研究数据,通过收集一系列广泛的话题如:股票、债券、大宗货物、外汇的投资预期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和风险判断,Cameron Peng的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中,机构对股市的收益预期与散户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呈强烈的负相关关系, 即使控制了各种已知的预测因素,机构回报预期仍能以正确的信号预测未来市场的长期回报率。
Presenter: Ei Yang (SUFE)
Paper title: Equity Price Responses and the Fed Information Effect
杨诶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他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纽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货币经济学、公司动力学、公司金融和平台经济学。
货币政策意外(Monetary Policy Surprises)是否包含有关经济基本面的信息?过往研究的答案是,yes and no。
杨诶的研究通过高频事件回归(High-frequency stock market responses)来进一步解答这个问题,本研究首先回答了解决信息效应是否存在的问题,从高频事件回归来看,结论是存在,并且在短期内更强。研究考察了证据的稳健性,并指出了信息效应的原因:1、决策者与私营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MPS 包含纯货币冲击 + 需求信息冲击;3、需求信息冲击越多,信息效应越大。
Presenter: Christian Julliard(LSE)
Paper title: Macro Strikes Back: Term Structure of Risk Premia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Christian Julliard 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同时也是金融市场小组和保罗-伍利中心的高级研究助理、系统风险中心的项目主任,并曾担任金融博士项目主任。他还是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金融经济学项目的研究成员。
Christian Julliard团队通过贝叶斯分析方法发现了风险溢价的期限结构,并评估了估算潜在细分市场的风险溢价,并取得了实证证据的支持。研究指出,研究人员在检验其模型时应考虑包括期限结构、跨资产类别、市场细分在内的异质性,还需要谨防模仿投资组合。
Presenter:Jiangyuan Li ( SUFE-DAFI)
Paper title: Risk-based Currency Expectations
李江远是上海滴水湖高金副教授,他拥有上海财经大学学士学位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实证资产定价、市场预期和信念离散。
几十年来,宏观经济学家和金融经济学家都认为调查数据充满了噪音。因此大多数严肃的研究都忽略了调查数据。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李江远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的学者们以外汇预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两个问题:外汇预测的信息量有多大?它们是否包含有关后续汇率回报的有意义信息?
该团队研究了货币预期对货币回报率横截面的信息含量,发现分析师能够预测长期的货币回报率,但在较短的期限内却不成功。分析师预测中的系统性成分可以解释短期内的汇率波动。对于货币收益的横截面而言,特异性部分并不包含重要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可以很好地预测全球风险,但却无法预测分国别的货币回报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