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简介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
2.《货币、信用与贸易:在东北探寻近代金融(1860-1931)》(“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
3.《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年——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晋商与现代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5《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年。
6.《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
7.《晋商信用制度及其变迁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
8.《山西典商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年。
9.《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晋商研究》(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主编参编教材:
12.《中国经济史》(编委,核心撰稿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13.《中国经济史》(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4.《中国金融史》(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研究”(16ZDA133)。
2.国家社科基金“近代中日货币战争研究(1906-1945)”(13BJL019)。
3.;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与长期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 (NCET-13-0894)
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国近代以来的货币金融体系——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10FJL001)。
5.国家清史工程项目“商业志·商人篇”(200810120203001)。
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近世以来的财政体系与金融发展”(07JA790003)。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金融市场发育与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研究”(20080430277)。
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年”(项目批准号200902017)。
参加主要学术会议
1.2009-08 第十五届 世界经济史大会 荷兰 Utrecht
2.2012-07 第十六届 世界经济史大会 南非 Stellenbosch
3.2015-08 第十七届 世界经济史大学 日本 Kyoto
4.2015-08 美国斯坦福大学夏季workshop“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5.2018-08 第十八届 世界经济史大学 美国 Boston
主要论文
1.The Transition of Thoughts on Grain Control in the Qing Dynasty: A Survey of the Great Debate on the Ever-Normal Granary and Grain Prices in 1748' [with Fang Wang and Duo Zhang],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ume 15 Issue 1, 2020.
2.《近代中国区域汇兑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以大连为中心的钱市、汇市与贸易(1906-1931)》[与李裕威、曾雄佩],《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3期。
3.《新式教育、人力资本与工资溢价——基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职员档案的实证研究》[与唐汝],《财经研究》2020年第11期。
4.《工业化对晚清捐官的影响研究——以新式企业发展中的产权保护机制为中心》[与卫辛],《经济学(季刊)》第19卷第1期(2019年10月号)。
5.《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6期。
6.《外国纸币何以能在近代中国长期流通?——东北竞争性货币市场及其启示》[与李裕威],《财经研究》2019年第9期。
7.《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与李裕威],《暨南学报(哲学社科科学版)》,201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1期全文转摘。
8.《日本不同殖民集团对我国东北货币本位政策之争(1906-1933)》[与许晨],《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9.“A Multi-Layer System and Its Features: Reconceptualizing the Monetary Regime of Late Qing and Modern China”[with Zhijian Qiao, Chen Xu ].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FEC), Vol 13 Number3, 2018.
10.《外国金融资本与地方金融势力的兴起——以奉天官银号的设立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3期。
11.《清代的发商生息及其影响——基于土默特清代历史档案的区域分析》[与陈文慧],《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2期。
12.《近代中国的二元货币与二元经济研究》[与许晨],《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13.《晚清时期的豆品期货市场——以东北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高宇],《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4.《清末时期的过炉银危机与制度调整》[与高宇],《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2期。
15.《西义顺破产案与过炉银制度的衰落》[与许晨],《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16.《晚清捐官、政治取向与辛亥革命》[与卫辛],《财经研究》2017年第10期。
17.《财政转变、金融发展与经济转型——兼论中西方长期金融发展中的“分流”与“合流”》,《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18.《晚清区域货币市场发展研究——以营口“过炉银”为中心》[与王昉、高宇],《历史研究》,201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6年第9期全文转载。
19.《晚清营口贸易的商业机能与市场网络》[与许晨],《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4期。
20.《科举教育、捐官制度与官员晋升》[与卫辛],《财经研究》2016年第11期。
21.《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三大风险》,《人民论坛》2016年S1期。
22.“近代中国的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财经研究》2015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转摘。
23.“日本占领青岛期间的鸦片专卖与占领财政” [与高宇],《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1期。
24.“中国金融史研究的动态与新进展” [与王昉],《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2期。
25.“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 [与赵超],《中州学刊》2015年08期。
26.“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财经研究》2014年第8期。
27.“清代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历史作用”[与丰若非],《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8.“资源依赖性经济的结构变迁与生产率增长——以山西省为例” [与丰若非],《理论探索》2014年第4期。
29.“试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路径与结构”,《山东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30.“清代的牙商及其经营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第1期。
31.“清政府对牙行的管理及其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32.“策略均衡与制度效率——关于晋商委托代理制度的博弈解析” 《财经研究》2012年第7期。
33.“金融创新与山西票号的兴起,”《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34.“推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路径,”《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年8月26日第7版。
35.“试论近代早期企业制度模式的选择——以轮船招商局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36.“货币供给量、货币结构与中国经济趋势:1650-1936”,《金融研究》2011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37.“明清晋商制度安排的基本模式与实现方式——自我实施与集体主义惩戒机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3期。
38.“试析清代河套地区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的资本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1期。
39.“晋商与政府结合的原因及其影响——关于传统官商关系的一个合约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40.“寻租理论与传统社会的官商关系——晋商与政府结合的经济动因探析”,《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41.“试论阎锡山的河套屯垦与农业经济开发”, 《河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2.“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43.Economic growth and fluctuatio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netary circulation.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ume 4, Number 2, 2009.
44.“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与实力变化”,《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45.“收入效应、科斯定理与和谐社会”,《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46.“论晚清时期的货币与货币制”,《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7.“晋商兴衰的信用解析——基于历史制度分析方法的视角”,《经济问题》 2009年第3期。
48.“浅析晋徽商的商业实力”,《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年。
49.“从货币流通量看清代前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1期题录。
50.“产业组织模块化及其应用”,《经济管理》2008年第11期。
51.“浅析我国典当业发展的对策——基于山西典商经验的思考”,《经济问题》2008年第6期。
52.“晋商信用制度的风险防范分析——以山西票号业中的信用之安排为例”,《以山西为背景的全球化与当地化关系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
53.“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3期。
54.“山西票号资本与利润总量之估计”,《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55.“晋商信用制度启示”,《经济问题》2007年第11期。
56.“白银外流与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变迁,1800-1935年”,《张福运与近代中国海关》国际学术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57.“清代民族贸易的个案研究——对杀虎口监督一封奏折的几点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58.“经济史上的传统与现代”,《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9.“基于晋商实践的信用起源与维持机制”,《经济问题》2006年第2期。
60.“中国近代的家庭规模变迁分析”,中村哲编:《1930年代的东亚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史》(论文集,日文),东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经济史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
62.“晋商学构建的基础性问题”,《晋商巨擘》(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
63.“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与中西文化”,《史学月刊》2005年第7期。
64.“中国における1990年代からの両大戦間期の中国経済研究”,《地域総合研究》第32卷第2号,2005年3月。
65.“中国近代家庭规模分析”,《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经济》国际学术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66.“清代晋陕两省的经济活动与水土流失问题”,《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7.“近代早期企业的治理特征——以1873-1911年的轮船招商局为例”,《暨南学报》2004年第4期。
68.“论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以晋徽商的经营管理比较为例”,《中国软科学》2003年1期。
69.“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晋商的衰落”,《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70.“清代边疆开发的经济动因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主要著作
1.《中日货币战争史1906-1945》(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
2.《货币、信用与贸易:在东北探寻近代金融(1860-1931)》(“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
3.《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年——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晋商与现代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5《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年。
6.《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
7.《晋商信用制度及其变迁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
8.《山西典商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年。
9.《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晋商研究》(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主编参编教材:
12.《中国经济史》(编委,核心撰稿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13.《中国经济史》(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4.《中国金融史》(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研究”(16ZDA133)。
2.国家社科基金“近代中日货币战争研究(1906-1945)”(13BJL019)。
3.;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与长期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 (NCET-13-0894)
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国近代以来的货币金融体系——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10FJL001)。
5.国家清史工程项目“商业志·商人篇”(200810120203001)。
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近世以来的财政体系与金融发展”(07JA790003)。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金融市场发育与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研究”(20080430277)。
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年”(项目批准号200902017)。
参加主要学术会议
1.2009-08 第十五届 世界经济史大会 荷兰 Utrecht
2.2012-07 第十六届 世界经济史大会 南非 Stellenbosch
3.2015-08 第十七届 世界经济史大学 日本 Kyoto
4.2015-08 美国斯坦福大学夏季workshop“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5.2018-08 第十八届 世界经济史大学 美国 Boston
金融史、商业史、社会组织与经济发展
主要论文
1.The Transition of Thoughts on Grain Control in the Qing Dynasty: A Survey of the Great Debate on the Ever-Normal Granary and Grain Prices in 1748' [with Fang Wang and Duo Zhang],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ume 15 Issue 1, 2020.
2.《近代中国区域汇兑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以大连为中心的钱市、汇市与贸易(1906-1931)》[与李裕威、曾雄佩],《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3期。
3.《新式教育、人力资本与工资溢价——基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职员档案的实证研究》[与唐汝],《财经研究》2020年第11期。
4.《工业化对晚清捐官的影响研究——以新式企业发展中的产权保护机制为中心》[与卫辛],《经济学(季刊)》第19卷第1期(2019年10月号)。
5.《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6期。
6.《外国纸币何以能在近代中国长期流通?——东北竞争性货币市场及其启示》[与李裕威],《财经研究》2019年第9期。
7.《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与李裕威],《暨南学报(哲学社科科学版)》,201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1期全文转摘。
8.《日本不同殖民集团对我国东北货币本位政策之争(1906-1933)》[与许晨],《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9.“A Multi-Layer System and Its Features: Reconceptualizing the Monetary Regime of Late Qing and Modern China”[with Zhijian Qiao, Chen Xu ].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FEC), Vol 13 Number3, 2018.
10.《外国金融资本与地方金融势力的兴起——以奉天官银号的设立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3期。
11.《清代的发商生息及其影响——基于土默特清代历史档案的区域分析》[与陈文慧],《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2期。
12.《近代中国的二元货币与二元经济研究》[与许晨],《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13.《晚清时期的豆品期货市场——以东北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高宇],《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4.《清末时期的过炉银危机与制度调整》[与高宇],《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2期。
15.《西义顺破产案与过炉银制度的衰落》[与许晨],《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16.《晚清捐官、政治取向与辛亥革命》[与卫辛],《财经研究》2017年第10期。
17.《财政转变、金融发展与经济转型——兼论中西方长期金融发展中的“分流”与“合流”》,《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18.《晚清区域货币市场发展研究——以营口“过炉银”为中心》[与王昉、高宇],《历史研究》,201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6年第9期全文转载。
19.《晚清营口贸易的商业机能与市场网络》[与许晨],《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4期。
20.《科举教育、捐官制度与官员晋升》[与卫辛],《财经研究》2016年第11期。
21.《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三大风险》,《人民论坛》2016年S1期。
22.“近代中国的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财经研究》2015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转摘。
23.“日本占领青岛期间的鸦片专卖与占领财政” [与高宇],《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1期。
24.“中国金融史研究的动态与新进展” [与王昉],《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2期。
25.“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 [与赵超],《中州学刊》2015年08期。
26.“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财经研究》2014年第8期。
27.“清代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历史作用”[与丰若非],《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8.“资源依赖性经济的结构变迁与生产率增长——以山西省为例” [与丰若非],《理论探索》2014年第4期。
29.“试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路径与结构”,《山东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30.“清代的牙商及其经营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第1期。
31.“清政府对牙行的管理及其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32.“策略均衡与制度效率——关于晋商委托代理制度的博弈解析” 《财经研究》2012年第7期。
33.“金融创新与山西票号的兴起,”《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34.“推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路径,”《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年8月26日第7版。
35.“试论近代早期企业制度模式的选择——以轮船招商局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36.“货币供给量、货币结构与中国经济趋势:1650-1936”,《金融研究》2011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37.“明清晋商制度安排的基本模式与实现方式——自我实施与集体主义惩戒机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3期。
38.“试析清代河套地区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的资本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1期。
39.“晋商与政府结合的原因及其影响——关于传统官商关系的一个合约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40.“寻租理论与传统社会的官商关系——晋商与政府结合的经济动因探析”,《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41.“试论阎锡山的河套屯垦与农业经济开发”, 《河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2.“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43.Economic growth and fluctuatio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netary circulation.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ume 4, Number 2, 2009.
44.“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与实力变化”,《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45.“收入效应、科斯定理与和谐社会”,《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46.“论晚清时期的货币与货币制”,《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7.“晋商兴衰的信用解析——基于历史制度分析方法的视角”,《经济问题》 2009年第3期。
48.“浅析晋徽商的商业实力”,《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年。
49.“从货币流通量看清代前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1期题录。
50.“产业组织模块化及其应用”,《经济管理》2008年第11期。
51.“浅析我国典当业发展的对策——基于山西典商经验的思考”,《经济问题》2008年第6期。
52.“晋商信用制度的风险防范分析——以山西票号业中的信用之安排为例”,《以山西为背景的全球化与当地化关系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
53.“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3期。
54.“山西票号资本与利润总量之估计”,《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55.“晋商信用制度启示”,《经济问题》2007年第11期。
56.“白银外流与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变迁,1800-1935年”,《张福运与近代中国海关》国际学术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57.“清代民族贸易的个案研究——对杀虎口监督一封奏折的几点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58.“经济史上的传统与现代”,《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9.“基于晋商实践的信用起源与维持机制”,《经济问题》2006年第2期。
60.“中国近代的家庭规模变迁分析”,中村哲编:《1930年代的东亚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史》(论文集,日文),东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经济史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
62.“晋商学构建的基础性问题”,《晋商巨擘》(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
63.“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与中西文化”,《史学月刊》2005年第7期。
64.“中国における1990年代からの両大戦間期の中国経済研究”,《地域総合研究》第32卷第2号,2005年3月。
65.“中国近代家庭规模分析”,《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经济》国际学术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66.“清代晋陕两省的经济活动与水土流失问题”,《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7.“近代早期企业的治理特征——以1873-1911年的轮船招商局为例”,《暨南学报》2004年第4期。
68.“论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以晋徽商的经营管理比较为例”,《中国软科学》2003年1期。
69.“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晋商的衰落”,《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70.“清代边疆开发的经济动因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主要著作
1.《中日货币战争史1906-1945》(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
2.《货币、信用与贸易:在东北探寻近代金融(1860-1931)》(“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
3.《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年——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晋商与现代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5《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年。
6.《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
7.《晋商信用制度及其变迁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
8.《山西典商研究》(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年。
9.《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晋商研究》(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主编参编教材:
12.《中国经济史》(编委,核心撰稿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13.《中国经济史》(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4.《中国金融史》(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研究”(16ZDA133)。
2.国家社科基金“近代中日货币战争研究(1906-1945)”(13BJL019)。
3.;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与长期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 (NCET-13-0894)
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国近代以来的货币金融体系——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10FJL001)。
5.国家清史工程项目“商业志·商人篇”(200810120203001)。
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近世以来的财政体系与金融发展”(07JA790003)。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金融市场发育与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研究”(20080430277)。
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年”(项目批准号200902017)。
参加主要学术会议
1.2009-08 第十五届 世界经济史大会 荷兰 Utrecht
2.2012-07 第十六届 世界经济史大会 南非 Stellenbosch
3.2015-08 第十七届 世界经济史大学 日本 Kyoto
4.2015-08 美国斯坦福大学夏季workshop“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5.2018-08 第十八届 世界经济史大学 美国 Boston